愛心家庭成長服務社的教育顧問小李稱自己最近演變成了一位“內地港寶家長”。“只能說自己是孩子的阿姨,她媽媽不會粵語我替她接聽。”小李感慨地說道。
  小李口中的小孩即家住深圳羅湖,卻在香港上學的跨境學童龍龍。龍龍爸媽來自河南,因不會粵語,沒辦法跟學校溝通,龍龍跨境上學的事情一併交給了服務社。
  在服務社的幫助下,龍龍在香港順利讀完幼稚園,並升入了小學。跨境學習生活似乎順利沒有障礙。然而,這天的一通電話,讓小李深切體會到粵語對跨境家庭的重要性。
  “學校有個讀書講座,讓媽媽參加,媽媽也很想去,但是不會粵語。”小李說道,“媽媽想帶一個懂粵語的朋友去給她翻譯,但學校不同意,只有可惜了。”小李說道,香港教育推崇家校合一,為能跟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家長跟學校要保持緊密聯繫。然而,因為粵語溝通障礙,龍龍爸媽跟學校的互動幾乎為零,許多對孩子成長有益的資源並沒有掌握,學校覺得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沒辦法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
  “不止一次了,很多事情學校都是要直接跟家長溝通的。但沒辦法,只能打給我,我扮成孩子阿姨,把老師的話翻譯成普通話,傳達給他爸媽。家裡有什麼問題也是先跟我講,我把它翻譯成粵語再傳給學校。”因為父母不懂粵語,龍龍在學校留的聯繫方式是服務社的電話。大到辦理證件,小到諸如能否參加學校講座此類事宜,都是服務社在幫忙處理。
  每次學校打電話來,小李就搖身變成龍龍‘阿姨’。服務社儼然成了學校跟龍龍家庭之間溝通的粵語橋梁,更甚成了粵語“家長”。
  “從一開始我就叮囑家長要去學粵語,要不然在香港跟學校老師或者其他家長溝通都會很麻煩。” 自2008年起,小李便開始觀察跨境學童群體,她發現,粵語困擾了許許多多像龍龍這樣的家庭。
  因為不懂粵語,導致跟老師溝通少,開家長會聽不懂,和其他家長交流少,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指導;因為不懂粵語,孩子課堂上可能不想舉手回答問題,從而不利於自信心建立的……粵語障礙使得只會講普通話的父母在對香港生活的適應中感到種種困擾。此後,“跨境學童”人數將逐漸步入高峰。粵語困境將困擾更多的內地港寶父母。
  “跨境生活會遇到種種困擾,粵語是基礎。”為了使內地港寶家庭更好地過渡到香港的教育、生活,小李建議道,“粵語會說了,辦什麼事都方便,所以就算逼著自己也要去學。”跨境生活,是一個家庭的任務。
  “家長要多參加一些專業的粵語培訓課,多去模仿大膽開口說,保證自己能用廣東話交流。”為幫助內地港寶家庭順利過渡到香港的生活,深港教育研發中心幼兒教育專家建議,“還可以買一些廣東話的幼兒教材,這樣不僅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學廣東話,還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一舉兩得。”
  一門語言的形成需要長期的訓練與堅持的學習,如果短期內對粵語有需求的家長,可使用一些即時翻譯設備。但如今市面上的翻譯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家長購買時務必從自身需求出發,最好能選擇一些專門為港寶家庭研發的設備。
  此類設備從內地港寶家庭切身需求出發,結合香港本地教育理念,集翻譯、詞典及情景例句等功能於一身,可隨時隨地、便捷地進行普通話和粵語互譯,為該部分家庭量身定做出適合他們需求的服務,是內地港寶家庭到港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幫手。  (原標題:港寶家庭粵語障礙 服務社成溝通橋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a90xalh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